本文所描寫的過程全部為真實的、不摻加任何藝術加工······
協(xié)會在一些銷售商的要求下、經過一年的準備、也經過了初次艱難的養(yǎng)殖過程,第一批鵝終于快出欄了。按預先設計的銷售方案在第六十日齡開始了成鵝銷售,由此也開始了長達25日的、令人悲憤的、艱難的銷售歷程。
——山陽兄弟
01
興奮和期望期(60—68日)
按63日齡即可以出欄的習慣,我告訴市場部的全部同仁可以分別聯(lián)系原定的所有“銷售商”,告訴他們出欄的時間——回復是過幾日聯(lián)系他們——結果很是令人興奮!
聯(lián)系銷售商的同時開始在市場上采集價格,發(fā)現(xiàn)市場價格信息很混亂,各種表達差異很大。期間和合作的供應給廠家聯(lián)系時,他反饋過來的信息是“90日齡的鵝必然能賣9.5元/斤以上”,并且信誓旦旦的保證?;谝陨闲畔⑴袛?,我們把這一批鵝暫定銷售價為8-8.5元/斤。
協(xié)會同仁都很興奮,當有人給出8.3元的價格,我們提出了8.5的要求——為此,耽誤了三日(此間,有代辦給過7.5的價格要求)。
這期間,我們犯了以下錯誤:
A、對市場信息了解不夠——自己合作的孵化場都在安排種鵝,此舉意味著種鵝即將淘汰,大量成鵝即將上市,市場價格必然下滑,高價定位是不理智的行為。
B、不能向供應商詢問市場信息——供應商永遠不會告訴你一個即將“動蕩”的后市。
過于相信“銷售商”的承諾——搞銷售的永遠追求的是自己利潤的最大化,養(yǎng)戶的利益與他們無關。
02
迷茫期(69—75日齡)
進入69日齡時,面對所有銷售商的屢屢“失信”,我才開始靜下心來研討市場,才意識到淘汰鵝對市場影響的程度(但認識還是不夠),開始提出給8元就賣的指示——此后便開始了:
每天總有幾個銷售商表示要來拉貨,但總是要在兩日后,兩日后卻以各種借口失約······
每天要給幾十個“銷售商”打幾次電話,詢問拉貨的確切時間——有很多人也給了價,但價格總離我們的期望值很遠······
一天比一天煩躁,開始和搞銷售的同仁發(fā)脾氣······
這一期間的認識是:
A、市場波動時,“銷售商”總期望價格更低一些,為此他們會采用各種各樣的手段,令市場恐惶萬狀,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。
B、作為平臺的協(xié)會銷售——不夠果斷、不夠冷靜。
03
恐慌期(75—80日齡)
“銷售商”的一再爽約,徹底讓我和我的同事進入驚恐時期。我們不斷的滿足“銷售商”,而他們卻不斷有新的需求和要求······似乎總是無法天滿他們“欲望”的溝壑!
此時的我們:已完全失去了對市場的分析了解、養(yǎng)戶的催促和“銷售商”的漠然已然使我們失去了對市場的判斷——在這期間,每一個“需求”,都似乎成為我們一根救命的稻草,但卻因為某種原因突然毫無癥狀的“轟然倒塌”!
常常聽說販子把養(yǎng)戶逼瘋的故事,自以為與自己無緣,一旦此種情形落在自己身上,更加的理解養(yǎng)戶的不容易和市場的無情!
這一期間的認識是:
A、當市場低迷時,養(yǎng)戶是最容易產生恐慌心理的,“銷售商”的矜持和養(yǎng)戶的恐惶二者相加重疊,促成市場的進一步低迷。
面對低迷的市場,養(yǎng)戶很難保持應有的理智,平臺應該冷靜的給養(yǎng)戶比較細致的引導。
04
冷靜期(80日齡后)
進入冷靜期以后才開始冷靜的分析自己和市場:
首先,市場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“真誠”,爾虞我詐必然是常態(tài)。因而,正確的給市場定位、給自己的產品定位是非常必要的。
其次,充分了解市場的需求也是非常必要的。也只有了解市場的需求,才能生產出符合市場需要的產品、才能讓自己(養(yǎng)殖)的產品成為市場上的“緊俏貨”,從而使自己生產的產品在市場立于不敗之地。
最后,養(yǎng)殖戶應該抱團取暖——銷售過程里,有個銷售商去養(yǎng)戶去,結果說產品不好不要,然后在自己的“圈子里”廣為宣傳。然而他卻在不停的和養(yǎng)戶“商量”要很低的價格拉走······
面對這樣“不擇手段”的販子,養(yǎng)戶是不是應該團結起來讓他“失業(yè)”?
慶幸的是:鵝還是銷完了······
2018年7月10日于西安